阿里磅生態農場

定存大自然
阿里磅農場的生態環境
位處新北市石門區的阿里磅農場,屬於北海岸的淺山環境。大屯火山群的岩脈,自海拔約1100公尺的竹子山,延伸至台灣島嶼極北端的富貴角。北海岸地區大半為丘陵地形,有許多清澈的溪流,隨著冬季的陰雨和夏季的晴朗,豐枯交替。農場基地的主要特色,為池塘型的淡水濕地,並有優良的水圳貫穿全區。鄰近農場不遠處,則有自然流淌的阿里磅溪。

由於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風潮席捲各地,許多台灣原有的自然風貌日漸流失。1990年代後期,出生於北海岸的王德昌老師牽頭發起,秉持「與其積累財富,不如為後人保留一方自然的土地」的理念,數十個家庭集資購地,成立了阿里磅生態農場。
 
原本的構想是號召一千個家庭,部分經費購地,部分經費則用於基礎建設和營運基金,後適逢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,台灣環境與社會受創,進度因而停擺。所幸後來有少數朋友負擔了較高比例的額度,才如願擁有了占地10.3公頃的農場基地。

園區內原有的低窪處,形成數個相鄰的大小池塘,除了繼承早期業主建設的兩座主要建築和部分設施,並鋪設必要的步道,其餘近9成以上的空間,以生態自然演替為主要管理原則。

在學者專家、志工、環保團體的合作與熱情參與下,以手作方式進行基礎的環境維護,同時規劃各種有趣、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,讓訪客輕鬆渡假之餘,增進對土地的認知和珍愛。
孕育一個可賞、可學、可玩、可愛的自然生態寶庫。


池塘型濕地
園區為南北狹長的基地,中軸位置為低漥處,共形成七個池塘,彼此有管道相通,水質優良。
池塘型的淡水濕地,為農場最重要的棲地特色,從底層的泥土,中層的水體,到周邊的水生植物或陸生草木,提供著多樣化的環境,讓大小生物在此生長繁衍。
因此農場有許多受到人們喜愛的物種,例如蜻蜓豆娘、樹蛙赤蛙、白鷺水鴨等,都由這些珍貴的純淨池塘孕育與庇護。
 

低海拔次生林
園區地形如谷地,局部氣候普遍較為潮濕,在第一代開發業主經營茶園之後,已停止耕作數十年,期間有小規模的植樹,而整體來說已形成低海拔的次生林,與大屯火山的生物廊道相接。
喜愛陰濕的真菌野菇、地衣苔癬,乃至各類型蕨類,遍布農場各地。由於環境多元,吸引了許多昆蟲蜘蛛、燕雀飛禽來居住與活動。淺山的哺乳動物,例如白鼻心或穿山甲,則是農場的常客。

溪流型濕地
農場東側鄰近處,有一條名為阿里磅的野溪。河床淺闊容易親近,尚未受到河川整治水泥工程的干擾。
溪流乘載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機能,從山巔至海濱,串成了一張關係網絡。在富含礦物質的河水中,魚蝦蟹貝自在生長,隨手翻開滿布濕滑藻類的石頭,經常能看見蜻蜓豆娘的幼蟲水蠆正在爬行著。

INFORMATION

主打商品